文明实践不打烊:“非遗”+“文明”点亮宿城之夜

夏天高温天气炙烤人心,与温度一起“狂飙”的,还有市民对夜生活的热情。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家结束了一天工作,纷纷走上街头,感受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确幸”。

8月5日,宿迁市宿城区“文明实践不打烊 乐享钟吾盛夏夜”活动举行,记者打卡宿城区多处场所,感受夜生活的魅力。


【资料图】

将“文明”融入烟火气

华灯闪烁,伴随着夏夜的凉风,浓浓的“烟火气”也渐渐升腾起来。

在宿城区人民广场上,灯火璀璨、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往来行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广场中央,一场文艺演出正在上演,音舞说唱、相声快板等节目轮番登场,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文艺演出的间隙,还穿插了《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等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的有奖问答。

“哪个小朋友能说出‘宿9条’中的3条?”“‘宿迁文明20条’中,遛狗要牵绳子吗?”

主持人话音刚落,舞台前很多小朋友就举起手,踊跃抢答。

“随礼往来一二百。”“请客要适度,宴席不铺张。”“嫁娶不要彩礼。”13岁的陈子轩脱口而出,一只可爱的兔子玩偶就收入囊中。

晚饭后,家住在惠民家园的陈子轩跟着父母来这里凑热闹,没承想还有意外收获,“活动很丰富很有意义,”陈子轩的妈妈认为,《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关注的是大家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孩子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有奖问答,也会潜意识将这些文明理念记在心里。”

晚上9点半,在宿城区新盛街文化街区小剧场,苏北大鼓演出《手杖》获得了阵阵喝彩。

“说的是中华美德源流长,我们把敬老爱老来弘扬。我今天给您说说身边事,讲一讲咱宿迁孝亲模范何建芳。”

创作者葛修彬以“宿迁孝亲模范”何建芳为创作素材,在演出现场,何建芳在丈夫因病去世后,毅然决然地担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担,她带着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照顾八旬失明的婆婆的事迹让很多听众深受触动。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住在附近的居民胡华说,“百善孝为先,身边人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孝亲敬老的榜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非遗”扮靓仲夏之夜

在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张四米的剪纸长卷《红楼梦》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长卷中,近三十个不同的人物展现在眼前,姿态各异,不仅脸部神采奕奕,而且连服装、窗帘等细节都刻画得非常细腻,栩栩如生。

宿豫区剪纸传承人倪树华说,“当时为了完成这幅作品,每天要刻七八个小时,刀也断了两百多把。”倪树华为大家讲解剪纸要领,还现场一步步演示出来,复杂的剪纸工艺在他的演示下变得简单有趣,孩子们围坐在铺满红纸的桌前,看得入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剪纸的内容也与时俱进,倪树华说早期剪纸大多以花鸟禽虫为主,如今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倪树华经常组织剪纸公益培训班,免费教小朋友学剪纸,很多孩子的创意都让他眼前一亮,“非遗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链接年轻人,”倪树华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给更多的孩子们。

除了剪纸,琳琅满目的烙画也成了全场的焦点,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气十足的骏马、活灵活现的小鸟……泼墨抹染中,人和物的质感肌理跃然木板之上,别具韵味。

这些精美的烙画出自宿豫区烙画传承人顾秀国之手。

顾秀国说,宿城烙画作为中国非遗文化的一部分,在明清时期就广为流传,表达了宿迁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现场,顾秀国耐心给大家讲解烙画技艺:“手持电烙铁在木板上进行创作,通过烙铁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就能烙出具有丰富层次的画……”“零距离”感受非遗烙画的魅力,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新盛街文化街区小剧场,柳琴戏《智取威虎山》以“拉魂腔”开场,委婉动听,“青衣”袅袅,长袖舞动、如梦如幻。

表演的戏曲老师陆俊杰告诉记者,拉魂腔来源于黄淮大地,黄淮百姓也离不开拉魂腔,当地不识字的老百姓听听家乡的“土戏”,也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耿车镇大众村,伴随着“咚、咚、咚咚”的鼓声,民间艺人胡博带着自创自演的苏北大鼓《红色坠胡》登上舞台,苏北大鼓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晚饭后带着孙子出来遛弯的村民苏宏觉得很喜欢,“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王前锦说,“宿城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对接群众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纳凉晚会、露天电影、全民健身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大家在家门口有个纳凉的好去处,有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充电续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文 陈俨/图 王昊晨/视频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城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