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排海有何危害?中国海洋大学发声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反对呼声


(资料图)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

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我们不能失去海洋!”

同日,中国海洋大学的一篇推文

引发关注

“海洋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

日本将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国际被告席必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谴责”

在《焦点访谈》

“核污排海,贻害无穷”专题中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王悠教授就核污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进行了专业解读

目前已经报道的核污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物质,毒性来源有双重属性,第一是它的放射性,第二是它的重金属属性。

这两种属性都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危害,比方说产生DNA损伤,铯-134和铯-137的半衰期分别能到2年和30年左右,碳-14的半衰期可以高达5370年左右,核素进入到生态系统当中,它必定会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影响到人类健康。

综合央视新闻报道,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举了一个例子,“核辐射暴露分为内暴露跟外暴露,氚释放的是β射线,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会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机物,藻又是虾和鱼的食物,它就会被鱼和虾吃掉,成为鱼和虾体内的蛋白。那么在我们食用鱼和虾的过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体内,它就成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这就会发生长期的内暴露,势必会影响到健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要持续30年。

福岛核污水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其给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不可想象。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整理:陈垠杉)综合:中国海洋大学、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城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